齐天大圣几品官-齐天大圣是什么官
(17) 官封弼马温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 整日游手好闲, 为了寻到一件称手的兵器, 跑到玉皇大帝管辖的东海自来水公司, 强行向龙王敖总勒索钢管一根, 又到火葬厂殡仪馆大闹一通, 把阎总的账本子都撕了, 敖总、阎总把他告到玉帝那儿。
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
太白金星道:启奏陛下,不如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
玉帝闻言甚喜,就叫太白金星去招安。
来到天庭, 既没有要他下拜, 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反而还给他封了个弼马温的官职。当时猴王还是欢欢喜喜的,可一次喝酒的时候, 猴王忽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几品官衔?”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猴王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此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推倒公案,耳中取出宝贝,打出南天门去了。
这就是孙悟空的不对了。这叫什么? 这叫不识好歹!
神仙都是人或动物修成的, 经过N年的苦修, 得了法术成了仙之后, 还未必就是正果。我们看神话小说, 都知道成仙成佛还是相对容易些的, 就是这个“正果”极为难求! 有多少神仙为了这个“正果”, 丢了性命不说, 连魂魄都给人家打散了!
但是, 大家却都不知道这个“正果”究竟是个什么, 是吧。
今天, 我破天荒地提出一个既准确又明确的神仙界的定义: 这个“正果”, 就是“编制”。
有编的, 有封号的, 就是“正果”, 没有编的, 没有封号的, 就不是“正果”。西游记中有许多妖怪法力都特大, 但是因为没有编, 所以就不是正果, 唐僧虽然没有什么法力, 但如来佛给了他封号, 有了编, 那就是正果。正果与法力大小不太成正比, 所以有些有本事的妖怪就会无法无天。
孙悟空到天上来了, 他一没有介绍信, 二没有派遣证, 三没有任何神际关系, 四没有任何功劳贡献, 他凭什么做弼马温? 这弼马温可是有“编”的! 可是个正果! 尽管级别很低, 也是个正果啊! 天上的神仙寿命都长的很, 一个位置一坐就是几千年几万年, 想换个人很难, 他来算是运气好的, 恰逢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这个位置该有多少眼睛盯着啊! 他一来就坐办公室, 管着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上十号人, 这些下属也都是神仙啊, 而且都要比他的资历老的多!
我们再看增长天王, 这个天王也不知当了该有几多万年了, 还只是个守南天门的保卫科长而已, 手下的天丁也只不过是保安级别, 他们和孙悟空比, 那是差的远! 孙悟空直接在元首身边帮忙看管交通工具, 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他能得到这个位置, 凭什么? 无凭无据! 因此, 我们有理由怀疑: 是玉皇大帝的偏爱! 玉皇大帝绝对瞧得起他, 一是看他还有些手段, 敢去教训敖总和阎总, 二是看他还有些机灵可爱, 不似那帮神仙一个个的像木头。
他呢, 还嫌官小! 掀了办公桌, 拿根钢管, 忽来弧去的, 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反下界去了。众天丁们是怕他手里的家伙么? 不是的, 因为他是弼马温, 是个领导, 是“受了仙箓的,不敢阻当。”
回到花果山,他还说“那玉帝不会用人。”可是, 他是受了“仙箓”的,简单点说, 就是注册了的, 有席位的, 是受人尊敬的, 羡慕的。于是, 来了两个独角鬼王,见了猴王, 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看到了吗? 没有天箓, 你半个鬼毛都招不到! 有了天箓, 你不招, 他自己来! 还白得了一件名牌大衣!
猴王大喜,将大衣穿起,封鬼王为前部总督先锋。从后面可以看出, 猴王经常穿这件大衣配他的紫金冠、黄金甲。
猴王又竖起一面大旗:“齐天大圣”,自己单干起来了。
应该说, 玉皇大帝对孙悟空是很够意思的, 孙悟空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当然, 人各有志, 他不愿意到你那儿就业, 他喜欢自己独立创业, 这个选择也不错, 甚至是很好, 所以也没有谁指责他, 多数是在鼓励他。
孙悟空为什么一听到弼马温三字就暴跳如雷?
俗话说,士农工商,在这个排名中看出,我国传统上是一个“官文化”很浓的社会,当官者的地位相对较高,就连务农的都比生意人地位高,难怪商人赚大钱时还要争一顶“红帽子”戴戴,美名叫“红顶商人”。
孙悟空也难以免俗。自从回归花果山后,斩杀混世魔王,闹东海龙宫,在阎王殿大打出手,到了天下老子第一的地步。某一天,还想“有空到天上走走”,不把天宫闹一回不算本事,白来到世间一场。
事情就这么巧,那些地狱、海底的上访户惊动了玉帝,希望为他们排忧解难。玉帝本着“摆平就是水平”的思想,指派老好人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收编孙悟空。命好什么都好,想什么有什么,孙悟空的官瘾发作,觉得虽然称霸花果山,毕竟坐井观天,也想弄一顶“红帽子”戴戴。
玉帝也不吝啬,马上给孙悟空解决了神仙“编制”,不需要考核立即封为“弼马温”,掌管天上御马,就像凡间的机关事务局,管了几千部汽车,这个官儿不小,油水也不少。
孙悟空是一个闲不得的“好官”,天天加班做事,什么“5+2”“白+黑”,就是每周七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没多久,将天马养得肥嘟嘟的,玉帝不给个“燃烧激情奖”的话,我们也不会答应。
好在老孙不太懂得天上规矩,也不知里面的道道多,也没所谓,反正自己干得开心就行,心中没有什么奖励、晋升之类的想法。但是,某一天这个想法被推翻了,并且“伤”得特别疼!
原来,这天部下请他吃饭,孙悟空顺便问一下,“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原以为是“大过天”的官,没想到不下说:“官名就是此了。”老孙又问值几品?部下说:“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也就是说,没有品,只有干活的份,干好没奖励,干不好要处分,这是什么世道!难怪孙悟空一听,气得反出了天宫,自己给自己封官去了。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弼马温这个官大不大?第二,未入流是什么意思?
在明朝,设有御马司,掌管皇帝的御马,职务是正五品。如果一进官员序列,就被封为正五品,说明是受到重用。即使在天上,对一个没有任何神仙履历的“草根阶层”来说,一下子就掌管了这么多御马,职务也不低。只是玉帝不知道孙悟空的能量,没有经过细致的考察,没有做到量才而用,也是遗憾了。当然,如果一开始就封大官,说不定出不了“齐天大圣”呢,对我们读者来说,也是好事。
传说中,为了预防马匹瘟疫,就将母猴子的尿液与马料混合在一起给马吃,这样可以“避马瘟”——回避马的瘟疫。孙悟空的“大官”弼马温与避马瘟谐音,是不是吴承恩或者玉帝专门整蛊可爱的孙大圣呢?此时,孙悟空因为有官职的欲望和追求,所以才有烦恼,才有不快乐!
其次,孙悟空感觉到不受尊重,反出天宫倒不是官职大小,而是被天宫藐视了。我是一个天下无敌的“人”,你却说我“不入流”,简直岂有此理!如果你知道什么叫“不入流”,你也会反出天宫的!
入流这个词,先做人世间的解释。在明清时期,官员的官阶分到九品,最小的叫从九品,低于从九品的就叫“未入流”。弼马温是一个未入流的官职,连从九品都没有,你说孙悟空气不气?
但是,从《西游记》修仙证道来说,“入流”应该从佛家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更准确。
小乘佛教设定一个人的修行分为四个阶段,即“小乘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如果能够修到阿罗汉果,就是断除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的见思惑,受人天供养,说到底就是真正解脱了,解脱的结果是什么,需要你去修证和体验才行。
从大乘的角度来说,阿罗汉只能说是“自己度自己”,叫做“未了汉”,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究竟,如果具有大慈大悲的精神,济世度人,给人方便,给人快乐,那么可以达到菩萨、佛的果位。
如此说来,须陀洹的果位,就叫“入流”,也叫“至流”。也就是说,修行者刚刚踏进圣道之流,方向正确,如果积极做好事、行善道,就会最终达到如来的境界。
孙悟空辛辛苦苦干活,原想弄个“封妻荫子”“光祖耀宗”,但现实是无情的,人家给你吃的是“残羹剩饭”,“未入真流”,连方向都没对!即使再努力下去,也是邪魔外道,永远成不了佛,永远没法得到永生,所以才会气呼呼地反出天宫,自己重新设定新的路径,将失去的日子补回来,继续走在永生的正确道路上。
因此,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方向和目标非常重要。就像孙悟空一样,他的理想和目标是长生不老,发现自己走了冤枉路时,坚决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即使抛弃官职、反出天宫也好不足惜。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每个人都要学习孙悟空,寻找自己合适的道路,寻找正确的方向,尽量让自己不走弯路。否则,即使做了不少事情,但是都是错误的,也就是“不入流”了。
孙悟空“未入真流”,才找到了取经的正确道路!
吴承恩让孙悟空做弼马温用意何在?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在后来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有很多妖精笑话孙悟空时都会说:我道是谁,原来是弼马温啊!孙悟空每听到这个名字都会暴跳如雷。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孙悟空生命里的一个污点。因为这个职称被很多人笑来笑去。这既是因为我们的孙大圣不知道这个弼马温到底是何官职才留下了这一个终生都抹不掉的污点。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还印证了那句话:没文化多可怕。
玉帝看到东海龙王和地藏王菩萨的奏折。就准备擒拿孙悟空。但是被太白金星拦住建议招安。于是玉帝派太白金星下去招安孙悟空。太白金星来到花果山,说明了来意后,孙悟空欣然答应。来到天宫,谢了玉帝后领了官职后就去上任了。在御马监,孙悟空是兢兢业业,把马匹养的是肉肥膘满。可见我们的孙大圣对工作还是十分的认真的。但是有一天和其他御马监的工作人员喝酒时突然就问:我这个官职是几品官?其他几个神仙说:小到没品。这可把我们的孙大圣给气坏了。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不过孙悟空辞职没有直接和老板说就直接走了。这可把做老板的玉皇大帝惹恼了。于是派出天兵天将去擒拿孙悟空。此时的孙悟空感觉自己受了委屈正和几个朋友喝酒。几个朋友看他不高兴于是就怂恿着说:以你的本领就应该做个齐天大圣,跟天平起平坐的。听了这句话孙大圣就来了精神。对啊,我这本领就应该与天同齐。顿时开始骄傲起来,于是让小的们做了一面旗,上面写着:齐天大圣。
这边,玉帝派出来的一堆人马也赶到了花果山。这次带队的是托塔李天王,带着巨灵神和哪吒一起前来。先去叫阵的是巨灵神。但是巨灵神虽然身体大,但是实力没那么大。被我们的孙大圣三下五除二给打败了。托塔李天王看巨灵神还没打几个回合就败下来,准备军法处置巨灵神。但被哪吒拦住。哪吒说:待我去会会他,到时再军法处置也不迟。于是哪吒踩着风火轮就来了。哪吒跟猴王斗了几百个回合也败了下来。这时托塔李天王才知道他们拿他不住。于是收兵回去报告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看他们一个个败下来也有点吃惊。他认为擒拿孙悟空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竟然没拿住。这时场面有点尴尬。这时太白金星又站出来说:玉帝,不如就给他一个空头衔,这样也不用再兴师动众了。于是玉帝就答应了。于是太白金星又下去了一趟。
这次因为答应了孙悟空的要求,所以很快就达成协议来到天上。给了他一个官职总不能让他闲着,于是就让孙悟空去看管蟠桃园。说到这,大家都知道猴子喜欢吃桃,小孩子都知道。何况我们的玉皇大帝。其实这里面就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蟠桃园的桃子其实都是给神仙吃的。有的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有的吃了可以寿与天齐。因为最近天界也没有战事。导致飞升上来的神仙越来越多。导致天宫的房子越来越紧张。眼看就要爆满。但是玉帝也不能直接下令把谁谁贬去下届。于是找了一个替罪羊——孙悟空。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肯定会偷吃蟠桃。这样导致很多神仙就没有蟠桃吃。这样也可以用蟠桃约束一下团队。其实我们的孙大圣能吃多少桃子?其他的桃子肯定都被藏起来了。而且看园子的肯定不止孙大圣一个,他们看到桃越来越少肯定会禀告玉帝。然而玉帝什么都没有管说明着一切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
孙悟空的道场
读者们的普遍认识是,孙悟空因为嫌弃弼马温这个官太小而反了天庭,最终打出了齐天大圣的旗号来。原著中并没有写清楚,孙悟空做弼马温时具体的工作细节,只是说,他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把马喂养得膘肥体壮的。
如果仅仅是因为官儿小而不开心,他完全可以去玉帝那里索要一个更高的职位,完全没有必要立即就下界,回花果山。一定有一件事,让孙悟空觉得与天庭没有沟通的余地了,必须得离开。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西游记》成书于明代,在明代并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不过,在明代的内廷,有一个避马瘟的职位,这个职位顾名思义,核心工作内容是防止马得瘟疫。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用《马经》的说法认为,在马厩中养母猴子,猴子经血滴到草料上,马吃后可以防瘟疫。
在《明史》卷八十二中明确有记载,朝廷养御马的地方是养了猴子的。唐代的《百马图》中就在马群中画了猴子。甚至北魏的贾思勰也曾经在《齐民要术》中明确记载,马群里养猴子可以防止马得瘟疫。
所以说,玉帝安排孙悟空做弼马温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孙悟空本身就是猕猴。不过,孙悟空并非母猴子,而是公的,所以他无法完成避马瘟的作用。所以,他还得有一项工作,那就是养母猴子。
堂堂猴王,到了天庭,要蓄养母猴子,并且把它们的经水混到饲料中喂马。这样的行为是对孙悟空的奇耻大辱。如果单纯喂马也可以理解,那么这样就远超过了孙悟空的忍耐限度。孙悟空那么气愤,头也不回就回花果山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弼马温是孙悟空一生中的污点,而且他以此为辱,西游记中只要那个妖精敢说弼马温三个字那就是对他的大不敬,孙悟空就要出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猪八戒一直以来都被他欺负的原因,就是因为猪八戒嘴贱,说不过去就会拿出弼马温三个字,孙悟空不整他整谁!但说实在的,弼马温这个官也只有孙悟空把它做好,没有之一,而玉帝也没有辱没孙悟空的才能,真的是量才施用,小蛇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孙悟空是如何在天庭管马的:“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
原著的这段文字中有很多出彩的文字,我们先来说第一个:“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这说明孙悟空还是特别上心的,丝毫没有落下,但是如何喂马没人教过孙悟空啊,他是如何会的呢?我们再来说第二个:“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由此看来孙悟空很急,都不让马睡的,也不让马乱跑,目的很明显,就是把马养好,很负责任。我们在再来看第三个:“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泯耳攒蹄说明马儿见到孙悟空是非常兴奋的,肉肥膘满说明孙悟空养的很好,最起码之前没有人做到这样,那么这就神奇了,孙悟空难道天生会养马?
答案就是肯定,孙悟空天生就会养马,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样的俗话没有,在马厩中放置猴子,靠猴子的自由跳动来惊扰马匹,这样马儿就不会得病,能有效的避免马瘟。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做的,惊扰马匹,孙悟空做到了,觉都不让睡,自由跳动,孙悟空也做到了,白天没事就牵出去溜,所以天马才能长的肉肥膘满。
当然这层意思,悟空肯定是领悟不到,不过这个官职之小,地位之低,他却深有感触。
一次喝酒的时候,孙猴子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几品官衔?”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
当官要从基层做起,这个道理孙悟空也不是不明白,他在花果山管理团队的时候,也是让底下的猴子从底层做起,谁有能力提拔谁。
对孙悟空来说,真正令人苦恼的是属下对他说的这番话:
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焚?挂?穑辉偈?稚怂穑?挂?J晡首铩?/p>
你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顶多别人顺口夸赞你一句。本来悟空想好好养马,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后能升职加薪,可这句话彻底放让悟空断了这个念头。
于是,就又有了后来悟空抡棒子大闹天宫的故事。
在天庭工作就像上班,工作虽好,但是做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的事情,有时获得的职位和薪资也不无法完全与能力相匹配。
吴承恩虽然写了孙悟空被嘲笑,孙悟空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小“弼马温”,但吴承恩也写出了天庭“弼马温”的重要性,“弼马温”管理的可不只是天庭的马匹,而是全天下的马匹。原著是这样写的:“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与伯钦唱个大喏道:‘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谢毕,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那马见了他,腰软蹄矬,战兢兢的立站不住。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战争、日常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也是一个讽刺,讽刺什么?讽刺了明朝的一个部门。史上没有“弼马温”这个官称,但有一个与《西游记》中一样称呼的部门,叫做“御马监”。明朝的御马监是做什么的?它是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下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员。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明太祖实录》记载:吴元年设内使监,将内使监分为内使、御用二监,秩皆正三品,分掌内使名籍和皇家用度;同时设御马司,正五品,掌御厩马匹。御马司即御马监的前身,其地位虽低于内使监和御用监,却是开国之前就设置的第三个宦官衙门。这个御马监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后来,御马监的职掌也由“掌御厩马匹”扩充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并衍生为拥有军事和财政两大职能的部门。
至此,大家看出吴承恩讽刺什么了吗?他讽刺明朝的御马监,一个负责御用马匹事宜的宦官衙门,却衍生为军事和财政两大职能的部门,并且掌握重权,这不是可笑吗?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孙悟空的“弼马温”的官职小是小,但职责重大。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官职,都是采用明朝的官制,并不是虚构的。可是在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正职叫太仆寺卿,副职叫少卿。所以孙悟空应该叫“孙太仆”,而不是弼马温。那么弼马温这个官职是怎么来的呢?
贾思勰《齐民要术》说记载,古人养马“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消百病也”。由于猕猴生性活泼,在马厩里上蹿下跳,避免了马懒惰贪睡,使它能保持身体强健,少得疾病。
由于,猕猴体型瘦小,能平稳地坐立在马背上,有人就以饲养的猕猴来驯服烈马。人们将此类猴称之为“马猴”,文雅的称呼为“马厩猢狲”。所以有人就此认为,吴承恩创作的“弼马温”形象,应该就是由“马厩猢狲”的想像构思而来。
西游记弼马温是几品官
你好,孙悟空就是斗战胜佛,他的道场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南正顶,与观音道场浙江普陀山相距约两百公里。斗战胜佛的道场一般很少为外人所知,名气不大。每年阴历六月初一被认定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的诞辰日,那天,很多地方的香客去参拜斗战胜佛,需要很多民警来维持秩序,场面非常壮观。
西游记弼马温是御马监正堂管事。按照明朝官制属于正五品。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涉及人物的官职,都是采用明朝的官制,并非向壁虚构。但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始设于吴元年九月(1366年)九月,名称御马司,正五品,掌御厩马匹。
在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约1510(庚午年)—1581)着神魔古典小说《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中,玉帝招安美猴王,传旨官封御马监正堂管事“弼马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