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险家有哪些人现代人-中国探险家有哪些人现代
刘雨田,河南长葛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刘雨田在童年时就有一个梦:走很多很多的路,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沿着长城旅行,而且是用自己的双脚。
我国著名的长城学家罗哲文生前在文章中写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的伟大奇迹……今后是否有人能全部走完,尚有待来者。”
1982年,《人民日报》上登载了一条消息:一名法国作家要从长城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中国的长城怎么能由外国人先走?”刘雨田的爱国之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那个童年的梦想也被这无法抗拒的力量唤醒了。走!!!经过周密的准备,1984年5月13日,刘雨田从嘉峪关出发了!两年来刘雨田穿越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等七个省区。在山海关的城头,刘雨田完成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壮举!
从此,刘雨田的脚就没再有歇下来。17年来,刘雨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奇迹。他走过长城、丝绸之路、黄土高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登过天山、昆仑山、珠穆朗玛峰、鄂尔多斯高原;考察了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藏东原始森林、黄金古道……
多年的野外生活,让刘雨田练就了极强的生存本领。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他都穿一件单衣单裤;零下40度,光脚走在冰川上;零上40度,在滚烫的沙漠上晒日光浴。这些怪异的举止,给刘雨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刘雨田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为人类自然探险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
其他答案 郑和(1371年—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原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因排行老三,故小名三宝﹙或三保﹚(一说三宝为其穆斯林教名“三宝奴”简称)。他是明朝的内宫大太监,民间又常称他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他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回程到古里(印度的卡利卡特)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有哪些为科学探索而献身的人举出具体事例来
1、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1978年,在攀登了两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后,34岁的梅斯纳尔一个人,没有携带任何供氧设备成功登顶珠峰,写下了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一次。
而随后10年内,他征服了世界上所有14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梅斯纳尔的自传中写道,“登顶世界上全部8000米级的山峰不值得我骄傲;我所有的成功都不值得我骄傲;值得我骄傲的只有一件事,我生存下来了。”
2、阎庚华
2000年3月2日,阎庚华在黑龙江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再次从哈尔滨出发,迈向珠穆朗玛峰峰顶挑战,5月21日,阎庚华成功地独自登上珠峰。在下山途中不幸遇难。
3、王富洲
王富洲大学毕业后参加登山运动,曾成功登上列宁峰(海拔7134米)、慕士塔格山(海拔7546米),并于1960年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同时也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运动员。
4、埃德蒙·希拉里
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1919年7月20日一2008年1月11日),世界最著名的登山家之一。1919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自幼喜欢登山和探险活动,在中学时开始了登山探险的实践。
1953年5月29日,和同伴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南侧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除了攀登珠峰以外,还登上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山峰,全部在海拔6000米以上。在此之后的1958年,他完成了独自穿越南极的壮举。
这是他的又一次成功的冒险经历。在1975年,他曾沿着恒河溯源而上,踏上神圣之旅。此举为他在印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世纪90年代,他又完成了为联合国儿童署和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筹资的环球旅行。
5、丹增·诺尔盖
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1914-1986),夏尔巴人,尼泊尔探险家。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引导和陪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完成人类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首登。
探险家的故事刘雨田
1、诺贝尔
1896年,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
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
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
2、彭加木
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 彭加木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
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但不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失踪了,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的寻找。
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却没有丝毫蛛丝马迹,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长眠罗布泊。
3、哥伦布
即使在这种艰难的逆境中,哥伦布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找到一个能通过去到另一个大洋的海峡,他一个个海湾、一条条河流地探查,可是终未能如愿。
也许是因为从巴拿马附近的印第安人那里得知根本没有水道或海峡连通两大洋的缘故,哥伦布放弃了继续寻找通路的探索,又开始寻找起黄金来了。
可是船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开始是4月中旬,一只轻快帆船在沙洲上搁浅。接着,另一只船又被船蛆蛀漏,而且在如此的热带高温下,另两只船也都面临着虫蛀的危险。
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哥伦布命令把船靠在一个避风的海滩上,全体船员勉强度日,因为乘这样的船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之后,哥伦布也曾派过两个人划独木舟回圣多明各求援,可是他们却是一去无音讯。哥伦布关节炎发作卧床不起,耐不住苦苦等待的船员约有一半起来闹事。
1504年1月初,他们没经哥伦布允许擅自离开,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去。可是他们的独木舟又怎经得起海上的大风浪,不久就又都被狂风吹回到牙买加。
1504年6月29日,盼了1年多的船终于来到了这里,哥伦布和船员们回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里逃生的哥伦布带着自己的儿子、弟弟和其他22名成员乘一只租来的船回到了西班牙。
到达西班牙的日期是1504年11月。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与世长辞。直到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到过的地方就是亚洲。
4、居里夫人
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
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
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5、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是最先从据信因患梅毒而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出梅毒病原体的科学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应的技术和理论;改进了检验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肤试验。
还培养出奥罗亚热的病原体;另设计出培养过去从未在试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养了梅毒螺旋体;还研究过脊髓灰质炎、沙眼以及黄热病疫苗和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
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
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要 中国有名的 探险家故事
国际在线报道:自1984年5月成为中国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之后,刘雨田的双脚就没有停止过。他四次穿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过有“亡之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他还十次进西藏,走过藏北无人区,第一个全程走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并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些艰难的探险活动,都是刘雨田一个人完成的。他不仅多次挑战生命极限,而且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探险中的“第一”。这些年,刘雨田一直不停顿地行走在旷野、大漠、雪山、丛林中。日前,刘雨田接受了本台记者李光明的采访,他谈起了自己的探险、追求和人生感悟。
刘雨田已是63岁的人了,花白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虽然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但皮肤却黝黑光亮。他告诉记者:
“最初(徒步)是因为较劲,感彩浓。美国人、法国人要走长城,咱们祖先修了长城,让外国人走,觉得脸面下不来,这属于为国争光吧。后来争来弄去,工作也没有了,这就让探险成为我的一项工作。最后,探险改变了我的观念,也改变了我的整个的人生。”
21年前,42岁的刘雨田打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标语,走完了万里长城。当时,他的行为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偶像。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国人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个人走一趟。于是,不顾天气热、条件不成熟,他出发了。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经历了迷失方向、断粮断水、饥饿晕厥等危险。他吃苍蝇、蚊子、沙漠里的蜥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被牧羊人救回时,原来体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虽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当年冬天,在热心人的支持下,刘雨田带着6头骆驼,终于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单人徒步穿过“亡之海”的探险家。
此后,他又单人穿越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这次穿越中,他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浑身肿胀,高烧不退,双脚溃烂,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
他硬撑着在沙漠边缘找到一所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败血症”,建议截去他的双腿。刘雨田说什么也不同意,学过中医的他认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备足了粮和水,叫来两位维吾尔族村民,让他们用红柳树条做成一副担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当时的气温已是摄氏零下40度,医生说那样做等于送,但刘雨田坚持要去。结果,他用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和必备的药物,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医生看着满腿疤痕归来的刘雨田,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可能?
刘雨田的行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傻子”、“神经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时还要开窗睡觉等“怪异”的毛病,和他离婚了。
但刘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罗布泊时,他没有钱买骆驼,就买了7头小毛驴驮东西,并且带上了18岁的儿子,结果毛驴跑了,儿子也差点丢了。
“当时我说孩子,我身上都是伤,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驴找回来。结果,沙漠里还有黄羊,(儿子没有沙漠经验,)分不清沙漠里的黄羊和毛驴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从早晨出发到晚上天黑,也没有回来。幸亏儿子没走太远,夜里在返回来的途中看到了我点的篝火,找到了我。当然,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进大沙漠,如果能爬出来,别人说你是英雄,爬不出来是狗熊。”
刘雨田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一个怪人。他说,探险让他回归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让我远离城市,关心的事也越来越远。你关心的我不关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觉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刘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还记得攀登珠穆朗玛峰时自己的心灵感受:
“达到6000多米以后,突然看到雪是那么洁白干净,我的大头靴子往上一踩,咯扎一声,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里了。那么干净的雪,与世无争,我却给它带来了麻烦,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样。”
正是对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刘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几年来,他连续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亲神山——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峰。后来,他又走过藏北无人区,他还去了西藏灵芝、墨脱、樟木等边远艰险的山区。
曾有人问过刘雨田,这样走下去有什么意思。他说,他一边走一边搜集资料。同时,他也在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撰写他的探险记。他说他是一个开拓者,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探险者留下点什么东西,但他又感到自己知识有限,有些遗憾。他说:
“我觉得中国探险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像我,连大学都没上过,而国外的探险家都是学者、专家、教授、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都是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人,而我们这点很遗憾。如果探险是一种工程,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我这么大岁数了,现在一直在补课。”
刘雨田热爱自己的探险事业,已经付诸行动和计划尝试的有80多个探险项目。他告诉记者,不久他要前往西藏、青海、新疆交汇处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看看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现在是什么情况。
“就像做爸爸妈妈一样,这80多个探险项目都是我的孩子,哪个项目都让我难忘。当然,最难忘的是去西藏。”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苏联中亚江布尔)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刘雨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上、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穆朗玛、三次穿越殧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物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能报道了他的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余纯顺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 邓廷良 男,藏族,青海果洛人,1943年生于重庆,著名历史学、人文学家、探险家。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协会创始人之一。中科院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与历史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著作等身。 邓廷良教授为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各部族的历史与文化,自六十年代起,每年都有不少时间只身耗在雪山草地之间,在旷野、丛林、河谷、山麓拜访犷悍或和蔼的部族居民。他先后在民族地区度过了十几个春节,有时甚至整年不归,人称“牦牛”教授。他还是我国徒步全程考察西南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是研究“南丝路”、“茶马古道”、“蒙军入滇”、“横断山民族走廊”、“华夏文明起源”等领域的权威。 邓廷良教授诗、书、画、散文具佳,且有着康巴汉子特有的豪爽、率真、与刚毅,极富人格魅力。他的“关注地球,关注生命”的人文关怀思想影响甚广。三十年来,他用坚实的双脚不断书写、记录着人类发展艰辛历程的史书,他告诉我们在现代都市以外,人原来可以与自然和谐地共生,质朴简单的生活也展现着五彩缤纷的人生。作为现代中国探险家的典范,邓廷良教授主持策划了协会的“西南丝绸之路电视片拍摄”,“炎黄子孙大型系列画册”、“黑竹沟科学探险”等多项主题活动。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依然活跃在协会活动的最前沿。 邓廷良先生除了探险外,剩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高校里任教。作为历史学、民俗学的资深专家,同时作为有深厚艺术造诣的书法家、雕塑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认真、翔实的考察经历,幽默的谈吐,经常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 李乐诗 李乐诗是第一位提出"白色力量"的人。所谓"白色力量"指南极与北极。李乐诗3次去过北极,第三次,李乐诗才如愿以偿到达北极点,将五星红旗插在地球的最北端。1987年,李乐诗登上世界最高极的喜马拉雅山。从那以后,李乐诗的生活开始了大的转折。她的生活重心已由旅游摄影转到地球生态环境的科考上来 。 金飞豹、金飞彪兄弟 金飞豹 生于1963年11月23日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海拔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8年攀登昆明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昆明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3年攀登昆明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 2005年9月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 ) 金飞彪 生于1960年10月18日 1980年春季独自徒步探访珠江源头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4年骑自行车环游贵州省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6年攀登玉龙雪山(丽江境内处女峰)海拔490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5年首登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1996年参加梅里雪山中日联合登山队(未登顶) 1998年攀登云南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云南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0年穿越唝嘎山脉 2001年 5 月组织并参加云南曲靖大天坑的探洞 12月第八次攀登玉龙雪山,到达海拔5200米 2002年 5 月攀登四川西岭主峰大雪塘 2003年 3月参加贵州盘县洞穴考察考察 5月攀登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到达海拔6000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m) 黄效文 2002年,被《时代杂志》选为「二十五位亚洲英雄」之一,并被誉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专门从事中国偏远地区之探险、研究、保护及教育工作,为保护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奋斗了20年 。 他曾先后六次为《国家地理杂志》率领大型之探险旅程,其中一次更发现长江的新源头。本书为黄效文最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他花费十几年时间对中国黑颈鹤的观察与研究。 廖佳 旅行作家,汽车旅行探险家。 廖佳从1996年开始自驾车旅行,至今已驾车走遍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行程18万公里。 ·2001年7月到12月,廖佳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单人、单车环绕欧亚大陆的旅行。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于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探析大自然的奥秘。远足34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考察并记载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 19多个省市的山川地形,呕心沥血凝成《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被誉为"千古奇人"。 马中欣 祖籍浙江东阳,生于兰州,长于台湾。作过工程师、当过珠宝商、环游世界20载,著有三本著作有《天涯历险》、《三毛真相》、《冰裸南极》马中欣走过127个国家和地区。最为人争议的是他的撒哈拉之旅。他沿著作家三毛的足迹一路寻访,发现三毛在当地人眼里是个怪异的老处女,其笔下的至亲爱人荷西根本是子虚乌有。马中欣的一系列关于三毛真面目的文章刊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骂他哗众取宠,有人则对他大加激赏。 傅庆胜 傅庆胜在6年多时间里,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走遍了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相当於绕地球一圈半。先后访问了41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个村寨、800多个风景名胜和建设工程;结识了几百位当今名人;拍摄了8000多张少数民族的风情照片;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游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已将他的游记编辑出版,定名为《中华十万里记游》。 另外,他还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傅庆胜历险记》的两部文字著作及一本《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的摄影集需在世界内寻找出版商合作出版。 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 ,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西藏。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 。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