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解有哪些内涵-脑为元神之府出自
脉为血之府 骨为髓之府 腰为肾之府 背者,胸中之府也。 头为精明之府 脑为元神之府 膝为筋之府 胆为清净之府。
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中医里有的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络、三焦。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一腑有病,可影响他腑而致病。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使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引起纳食不佳,腹胀等。
还有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异于平常之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都是贮藏阴精的器官,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
还有你提到的这句话出自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
元神在身体哪个部位?
中医是如何认识大脑的?
答:脑为奇恒之腑。脑位于颠顶,为髓之海,外为头面,内为脑髓。《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归纳为脑在颅骨内,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的脑腔之中,脑腔内充满脑髓,脑髓外包脑膜。
此与西医学脑的解剖相似。《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五癃津液别论》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 指出了脑和脊髓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先天肾精的化生,以及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和营养。
脑的生理功能:
①主宰生命活动;
②主精神意识;
③主感觉运动。
《本草纲目》曰:“脑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 总之,脑实则神全。
脑虽为元神之府,但脑隶属于五脏,脑的生理病理与五脏休戚相关,故脑之为病亦从脏腑论治,其关乎于肾又不独责于肾。
对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的精神情志疾病,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心藏神的病变,而与其他四脏无关。对于脑的病变,也不能简单地仅仅责之于肾,而与其他四脏无关。
2.人为什么会衰老
答:人之所以会衰老,中医对此现象的认识有四大观点。
(1)肾虚衰老说。
衰老因于肾虚,这是《黄帝内经》的观点。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从而认为导致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肾的虚衰。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两大类。肾阴虚和肾阳虚都可导致衰老,而肾阳虚更易引起衰老。因为肾是先天之本,五脏之本,所以《黄帝内经》认为肾虚是导致衰老的主要根源。
(2)脏虚衰老说。
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功能衰退都易导致衰老。《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在40 岁以后,每隔十年将有一脏的脏气衰老,如50 岁肝始衰、60 岁心始衰、80 岁肺始衰等。除肾虚是引起人体衰老的主要根源外,脾虚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又一主要原因。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是气血虚的主要根源,所以保护脾胃也是抗衰老的一项重要措施。
(3)阴阳失调衰老说。
《周易》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根本,八卦和太极图都表明,阴阳运动维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正常的平衡被破坏就会招致精气神失调而产生衰老。《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根本(“阴阳者,生杀之本始”),并认为阴阳是生命的根本(“生之本,本于阴阳”)。所以阴阳平衡则 健康 长寿,阴阳失衡则生病衰老。
(4)气血虚衰老说。
中医学认为,气血充足则 健康 长寿,气血虚则生病、衰老。因为气血是精气神的根本,五脏六腑之源,气血虚衰必然导致五脏六腑功能衰减而出现衰老,所以中医十分注重气血的保养。
中国古代的人认为大脑是什么作用?
元神在身体的太阳神经丛部位。需要提升至脑垂体再下至松果腺。才有表现力。识神居住于心脏。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受脑主宰。神庭穴位于额上,与脑府相近,且督脉的循行是入络于脑。
故常按神庭穴可以给予大脑良性刺激、改善脑疲劳状态,又可调节精神、帮助睡眠。
人身体的元神
元神才是人体生命的最初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对元神进行训练,它的作用增强了,不但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体质和健康,而且还为识神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条件。
因为识神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如果体质增强了,生理机能旺盛了,人的大脑也会好用。所以训练元神,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素质、开发大脑智慧的一个方法。
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
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经有了对脑的功用的认识。脑为奇恒之腑之一,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至于脑的作用,已粗略地见于《灵枢?大惑论》中。明代李时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至汪昂《本草备要》则更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后来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又进一步指出:“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为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王氏将诸感官功能谓为灵机,统归于脑,可算是中医书籍言脑功用最全面的了。
补充:
,或称“脑髓”,作为人身中的一个脏器,确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在两千年前就对它的位置、形态和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脑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名称。
脑,篆文作“”。《说文匕部》说:“”,头髓也,从匕。匕,相匕箸也,巛象发,囟象形”(段玉裁注谓“头髓不可象”,依《韵会》改作“囟象囟形”),《灵枢海论第三十三》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入药镜》说:“贯尾闾,通泥丸”,傅金铨注:“泥丸者,髓海也”,《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引《行气决》说:“泥丸,脑宫也。”是脑之为物,上附于脑盖而养发,下至脑后风府之部而与脊髓相连接。
《金丹集成金丹问答》说:“头的九宫,中曰泥丸”。此所谓“头”者,乃指“脑”也。脑居于头骨腔内,头骨腔内舍脑,故俗称头为“脑壳”,而“脑”亦可称为“头”,《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说:“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可证。其中曰“泥丸”,亦可证其为“脑”无疑。脑有九宫者,古人将脑划分为九部,每部皆有神居之,故曰“九宫”。根据《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上清黄庭内景经灵台章》梁丘子注引《大洞经》载:“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宫,亦曰泥丸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宫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宫亦曰泥丸宫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宫上一寸为太皇宫,是为脑部九宫。而此脑部九宫中,尤以丹田宫又称泥丸宫最为重要,最尊贵,以其居中独尊而总领诸神,《云笈七签太上老君内观经》所谓“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本神第八》说:“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经脉第十》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是精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满布于人体内外上下各部组织,尤以脑部聚精为最多。《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房玄龄注:“气之尤精者为之精”,故《庄子秋水》说:“夫精,小之微也。”是精乃气之最精华的部分。《淮南子主术训》说:“至精为神”,物至精粹自有神。人体各部组织,随着精气的聚布,则各部组织之神亦应之而生,《云笈七签上清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所谓“泥丸百节皆有神”是也。然脑中聚精最丰,故泥丸脑宫亦舍居人体最尊贵之神,《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下引《慎气法》说:“上丹田,泥丸脑宫也,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带卿。其神赤衣冠,治上元也”,《云笈七签推诵黄庭内景经法》说:“脑神精根字泥丸”,《道枢平都篇》说:“泥丸者,形之上神也。”是脑中有神居之也。所谓“神”,《论衡知实篇》说:“神者,渺茫恍惚无形之实”,《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说:“夫神者,无形之至灵”,《管子内业》说:“一物能化谓之神”,《周易系辞上》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可见神乃恍惚无形而能促使事物变化发展者也。人体初生之神,则曰“元神”。所谓“元”者,乃起始而混然未分之谓也,《尔雅释诂》说:“元,始也”,元始之神,是曰“先天之神”,先天主生不主用。元神一经产生,即开始人体生命活动而发展变化,初无思维意识活动之用也。《道枢神景篇》说:“天谷者,泥丸之宫也……斯元神之府也,谷神真一之至灵者也”。《本草纲目木之一辛夷》条下李时珍谓“脑为元神之府”,即本此曾訸之说而论之,非学自洋人意大利之利马窦也。
《道枢平都篇》说:“夫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也,魂精之玉宝也”,《云笈七签太上老君内观经》说:“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由于脑中元神至真至灵,在后天条件作用下,遂化生识神,开始人之思维意识活动而为“后天之神”,并照诸百节,使人体各部组织化生后天之神以为用,而发挥其各部组织之正常功能活动。人体目之视、鼻之臭、口之味、舌之言、前后二阴之溲便、肢体之运动、皮肤之感知等等,皆是人体各部之神所运为。而人体各部之神,则受人身脑神之统领和支配,《云笈七签上清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所谓“一面之神宗泥丸”和《云笈七签太上老君内观经》所谓“照诸百节,生百神也”等文,说明了这一认识。然人身脑神又接受人身诸神之反应,这就是《道枢观天篇》所谓“首者,天界首也,是为上元天谷泥丸之宫,万神之所聚焉,三万六千神之所经焉”者是也。此所谓“万神”,所谓“三万六千神”,乃言其众,言其总,非谓有其神之实数如此。
脑“藏精气而不泻”,乃人身至灵之处,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全身各部组织之知觉和运动,是人体生命之所在。失常则诸神不守而发生病变,如《灵枢口问第二十八》说:“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灵枢海论第三十三》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是其例。如脑为外邪所伤,则可危及生命,故《灵枢厥病第二十四》说:“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不治”;《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说:“刺头,中脑户,人脑,立”,充分说明了脑宫为人体生命要害之处。
我国古代认为,脑在人体内居于至高之位,至真至灵,为全身之主宰,但脑神又受心气所支配,而脑体则有赖于肾精之滋养。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说:“心主身之血脉”,《管子内业》说:“定心在中…可以为精舍”,房玄龄注:“心者,精之所舍”,《难经*四十二难》说:“心……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道枢九真玉书篇》说:“然则心者,其性命之主乎”。心主血脉,为精舍以盛精汁三合而藏神,成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故《尸子贵言》说:“心者,身之君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心之为脏,运行人身血液在经脉中循环流行不止,以濡养各部组织,使其在脑的统领下发挥各自的正常功能,且心气上入于脑,出神明使其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并产生思维意识及其支配的相应行为。1990年11月9日《武汉晚报》第八版载:“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47岁的职员里兰尼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由于找不到人的心脏进行移植,医生决定实行一项大胆的尝试,用猪心代替”,“手术后,那颗植入病人胸膛里的猪心正常跳动”,但他的“行为变得象猪”,“他在走路时,喜欢用双手和双膝触地而行,而且还嗜好到垃圾堆里乱爬乱拱,弄得全身肮脏不堪”。1998年1月2日《长江日报》第四版载:“56岁的美国妇女克莱尔塞尔维亚从小就有健康问题,心脏一直有杂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肺功能日益恶化……1988年5月29日,塞尔维亚接受医生建议成为新英格兰地区第一个心肺移植手术患者,经过5个半小时的手术治疗,塞尔维亚终于从神的阴影中逃脱出来,获得了新生。然而,使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手术不仅把她从多年的疾病中拯救过来,而且她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巨变”。譬如:她现在特别钟情于炸鸡,手术复原后她第一次开车就着魔似地到一家肯德基店买了几块炸鸡。更奇怪的是她的行为举止也发生了变化,她变得具有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攻击性,更加自信,敢做敢为,更具有男子气慨,喜欢开快车……。后来塞尔维亚找到了那位脏器捐赠者的家,于车祸的小伙子18岁,叫蒂姆拉明德兰,生前最爱吃的食物就是炸鸡,就在车祸现场,他还抱着一盒刚刚买来的炸鸡块。者家人还证实了许多发生在塞尔维亚身上的奇怪现象都是蒂姆生前的所作所为。据此,则证心气上入于脑,而脑果受心气之支配。
《事物原会禀生受命》说:“司命处心,纳生气也”。心具生生之气,为人身司命之脏,故人脑伤则,而心伤亦,《灵枢厥病第二十四》所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夕发旦”之文,可证。《说文思部》说:“思,睿也,从心,从囟。凡思之属皆从思”,而“思”字厕于“囟”、“心”二字之间,次于“囟”之后,而下接之以“心”字。是古人认为心气上于脑中则产生思维意识活动,《释名释形体》说:“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也是说明心的这种功能。上文说过,眉间却入二寸为洞房,是脑中九宫之一,而《云笈七签*诸家气法谷神妙气决》说“心为洞房宫”,是心气必上于脑宫也。此乃人身正气,而疾病亦可由心入于脑。1993年12月21日《参考消息》第三版载:“美国专家们对40名心律不齐患者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一般由于血栓到达大脑引起的大脑疾病”。此乃邪循正气之出入而出入,循正气之上下而上下,循正气之留止而留止也。《云笈七签太清中黄真经玄微章》说:“一者上虫居脑宫”,中黄真人注引《洞神玄诀》说:“上虫居上丹田脑心也。”是“脑”亦可称为“心”也。脑之主宰人体各部组织之功能活动,有赖于心气上入脑中以支配脑神。心气入脑,脑始发挥其正常功用;加之“囟”为“脑盖”,而“心”、“囟”声同,故“脑”亦称为“心”,犹“脑”亦称为“头”也。今人犹谓思考事物曰“操心”,称倡导精神意识为世界第一性的哲学派别为“唯心主义者”,故古书多以“心”字称“脑”也。
《管子水地》说:“肾生脑”。脑为髓之府,赖肾精以滋养。肾藏精,生髓,并经由脊里河车之路逆上於天谷而补脑,故肾精虚损,无以生髓养脑,则脑为之不满而发头目眩晕,所谓:下虚则高摇”者也。於是证,每用左归饮、肾气丸等方加入五味子、车前仁治之而收效。
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哪里
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脑髓的给养。这是因为人的感官位于头部,与脑相通,依赖脑髓的充养才能发挥感觉运动功能。
1.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
脑为髓汇聚之处,脑髓的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脑主司感觉运动
《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脑为髓之海,脊髓通过督脉等与脑相通,脑髓和脊髓对肢体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脑髓或脊髓受到损伤,可致肢体运动失常,如偏瘫、截瘫甚至全身瘫痪。
3.脑主司精神意识
脑为髓海,主思维意识和记忆,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则,便出现意识思维及情志方面的异常。
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1、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其中脑部髓海为元神之府,是神气的本源,脏腑经络活动的主宰。
2、胸部为气海,宗气所聚之处,贯心脉而行呼吸;胃为水谷之海,是营气、卫气的化源之地,即气血化生之外,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起于胞宫,伴足少阴经上行,为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原气之所出,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血海。
3、四海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四海病变,主要分为有余、不足两大类,临床上可据此辨证施治。
4、经络与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的,经气的运行也是多样的,除了前面所介绍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
人体四海解释:
1、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海,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脑盖骨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穴。
2、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中是气海,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颈椎上下的哑门穴和大椎穴,前在人迎穴。
3、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冲脉是十二经之海,即血海,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大杼穴,下在上下巨虚穴。
4、胃者,水谷之海也,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胃是水谷之海,水谷是五脏六腑所需营养物质的根本来源。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气冲穴,下在足三里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